刚刚过去的4月23号是世界读书日,上海电台《援建之声》节目关注上海与对口援建西藏日喀则地区学校同步开展阅读节活动,讲述上海学生为西藏同学捐一本书、送去知识温暖和精神力量。
主持人 晨光:“这次捐的是什么书?”
王颢澄:“叫一本《朝花夕拾》的书,我写的寄语是‘愿你在回忆中珍惜过去,展望未来’。”
四年级学生王颢澄所在的上海金山区世外学校正举办阅读节,其中的“援藏书香情”环节为远在四千多公里外的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中学捐赠“最喜欢的一本书”。全校学生积极响应,人手一本,很快就收齐1500多本赠书。
这些书正在打包装箱,很快就会从平均海拔4米的上海,被送往平均海拔三千多米的西藏日喀则市:那里,亚东中学的学生白玛曲扎同样在参与学校的阅读节活动。
主持人 晨光:“最近都读过哪些书?”
白玛曲扎:“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我把我之前读过的书都翻出来,方便和金山世外的同学们一起交流读书心得。”
上海援藏干部、西藏亚东县教育局副局长、亚东中学校长朱俊参与援藏工作近两年,对当地教育情况了然于胸:“西藏自治区亚东县只有一所中学,就是亚东中学,所以这些小学毕业生他可能原来是来自于高原的农牧区,也可能是来自于城镇,孩子们的阅读本身的积累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我们更希望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常态化举办,给我们孩子打下走向外部更广阔世界的重要基础。希望上海能有一些学校、有一些有情怀的老师、专家跟我们这边的孩子开展一些阅读指导活动。”
亚东中学语文老师雍玲还介绍,受条件所限,他们比较缺乏科学探索和普及方面的书籍:“之前有过科幻类的电视剧,带动了一部分流量、就是刘慈欣的《三体》比较流行,学生们也是比较喜欢。”
金山世外小学部副主任裘瑾通过《援建之声》直播连线了解亚东中学的需求后,当即作出回应:“我接收到的信息是那边缺少科普类的书,我们在捐书的时候,就会更有侧重点;第二个就是刚才讲到了希望两地的孩子能够一起进行阅读指导课,我们可以在线上开展,让两地的孩子同上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