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艺术论文撰写》艺术名师基地学员展示汇报活动
5月29日,上海市《艺术论文撰写》艺术名师基地学员展示汇报活动在(世外附属)同凯中学举办。活动围绕主题“艺术论文撰写与研究”进行探讨,由世外教育集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杜淑贤主持,上海市音乐特级、正高级教师、上海市首批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孙丹青,以及(世外附属)同凯中学领导及名师基地学员全程参与。
首先由基地学员、(世外附属)同凯中学教师张菁带来教学展示《非洲狂野的回响》。张老师结合前期撰写的论文《中学音乐学科中声势律动方法的运用研究》,通过对《鼓语》《祖鲁战士》的欣赏、鼓的学习和击打,以音乐聆听、语言讲授、声势律动(唱奏跳)、情景创演等,全方位多角度体验感受非洲音乐。
王菊如校长为本次活动致辞,为评课与研讨活动拉开帷幕。
王菊如校长
各位教师畅所欲言,研讨氛围热烈。孙丹青老师以《科研的视角与教研的境界》为主题进行评课,从四个方面解析了论文与实际课堂教学如何结合。
孙丹青老师
基地学员宁波上海世外学校王莹老师以《聚焦方向、筛选内容、提炼方法——艺术论文撰写有感》为主题进行了发言。
王莹老师
上海世外教育附属闵行区浦航实验中学王晨老师带来了《精雕细琢出框架 字斟句酌成文章》为主题的汇报。教师们从同伴精彩的分享中学习经验与智慧,助力自身成长。
王晨老师
主持人孙丹青老师作微报告《小题如何大作》。孙老师从论文选题方向、基本要求、论点提纲、论证、基本结构几方面阐述了音乐论文的写作,让大家受益匪浅。
孙丹青老师
此次“艺术论文撰写与研究”艺术名师基地学员展示汇报活动,展示了论文与实际教学的结合,也为音乐论文的撰写给予了方向,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更提高了教师们的教研能力。
集团体育名师工作室以《与“海派体育”同行 为“四课育人”练功》为主题开展研讨活动
6月4日下午,《与“海派体育”同行 为“四课育人”练功》主题研讨活动在上海市奉贤区育贤小学顺利举行。活动由世外教育集团体育名师工作室组长、育贤小学体育教研组长陈静老师主持。
本次活动指导单位是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世外教育集团体育名师工作室、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专题研修坊、上海市体育学科德育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
上海市教委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体育正高级教师施利娟,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主持人、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俞定智,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杜淑贤,贵州省贵阳市体育教研员、体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李琼,上海市宝山区体育教研员、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卜洪生,上海市黄浦区小学体育教研员、黄浦区音体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陶磊,上海市体育正高级教师李文耀,上海市奉贤区卓越培养工程倪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倪伟,上海市奉贤区小学体育教研员徐丹红,来自上海市奉贤区育贤小学的书记顾雪华、副校长俞易、副书记郭燕、副校长陈立等领导专家参加了活动。
上海市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代表和贵州省贵阳市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150余人出席本次活动,全国各地的数百名中小学体育教师通过网络线上观看了此次教研活动。
观课老师
教学环节首先由上海市奉贤区育贤小学的陈立老师就四年级《篮球:各种形式的传接球18—(9)》进行教学展示,通过复习行进间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引入到3V3的抢球游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问题抛设让学生积极思考明确传接球技术的重要性以及运用的方法。
世外教育集团体育名师工作室的三位老师就八年级《篮球:运球、传球、投篮》大单元设计呈现了三节模拟教学。
第一位是来自(世外附属)浦江二中的黄怡晨老师针对篮球《运球转身(18—9)》(主要环节:热身+运球转身)进行了展示。黄老师借助信息技术利用自制道具进行教学,以两人合作的形式,模拟实战情景。
黄怡晨老师
第二位老师是来自(世外附属)临港实中的唐天颐老师针对《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18—10》(主要环节:行进间低手投篮+体能)进行模拟教学。唐老师以关键问题指引学生深入情境,教学方式层层递进。
唐天颐老师
第三位是来自(世外附属)同凯中学的庄旭耀老师针对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18—11》(主要环节:行进间低手投篮+比赛)进行教学,庄老师在情景创设下利用不同的攻防练习,在实战中突破对手巩固行进间低手上篮的技术动作。
庄旭耀老师
紧接着是上海市奉贤区洪庙小学的杨玲佳老师以主题为“传承红色血脉,续写时代新篇”的“障碍跑”教学展示。杨老师巧设情境,以“抗美援朝战役”为主线,融入育人元素和爱国情怀,巧设障碍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强化动作技术,深化爱国情境的氛围,整节课构思严谨,逻辑缜密。
最后一节模拟上课由来自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专题研修坊的学员们,呈现了一节内容为武术兵道(18—10):进攻、防守和反击6—1。本次展示他们以实践为轴,在攻防演练的实战中感受武术技击魅力,以问题引领促思考,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武术兵道
在6节精彩且有特色的课堂教学之后,上海市奉贤区育贤小学的俞易副校长为本次活动致欢迎辞,并对奋斗在体育教育事业上的专家和老师们表示感谢。
俞易
体育专家们对大家课堂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表达充分肯定,老师们的课落实“双新”的要求,将已学知识和新授知识利用真实情境让学生进行学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中华好少年。
上海市教育学院体育教研员施利娟老师感动于贵阳的体育骨干教师和上海各区的体育教师为了学习和对体育热爱而从四面八方齐聚一堂,也表示体育教师要充分体现“活力”两字,教育需要活力,学生需要活力的教师,而教师的活力来自于5个“力”:通过学习而获得动力;坚定初心,保持定力;融合团队形成合力;育人为本产生效力;海派融合展现魅力。
工作室主持人俞定智老师做了以“构建世外教育集团体育名师成长的学习共同体”为题目的微论坛。俞老师介绍道,世外教育集团体育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们通过29次活动已经完成“三级跳”的成长过程与成果。
俞定智老师
第一跳:“成长是融合的积淀”。在工作室、团队和学校的三个环境里以体育教研活动为载体,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以研究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研究。
第二跳:“成长是塑造的提升”。在研修培训期间,探索教学四个活动内涵与外延,追寻上课六个实践点:即学科德育的渗透点;信息化教学的呈现点;结构化教学的实践点;情境化教学的竞赛点;问题驱动化教学的落地点;运动负荷或练习密度的功能点。做到:方法很清晰,过程很落地,成果很海派。
第三跳:“成长是感悟的绽放”。在教师专业发展与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中充足了事业追求的原动力,植根学科,以合力传播“海派学校体育文化”为载体,凝心聚力“体育四课教学” 研究,每人都发表了文章,实现奋力“自我专业”发展;以本职岗位为依托,全力打造一个世外教育集团中小学体育名师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用心教研,研之有悟,百想齐思,思附践行。中小学艺术、体育教育的道路让我们一起心怀热爱,坚定初心,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