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走在课改前沿的学校,一所没有上下课铃声的学校,一所下午都是活动课的学校,这所学校是怎样进行学习方式系统变革的,小梅花课程是怎样的课程,“双减”背景下如何重构学校生活……带着对谢家湾学校的种种好奇和探询的热情,世外教育集团吴佩芸、陈罡校长工作室的成员们踏上了去往雾都的旅程。
11月2日一大早,我们就抵达了重庆谢家湾学校,小朋友们穿着白色校服,陆陆续续走进了清晨的校园,一张张满是笑容的脸庞,似乎在诉说对学校生活的期盼。
在谢家湾学校杨校长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校史馆和校园,杨校长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六心”“六好”“小梅花课程”“对话评价”等代表学校育人转变理念的教育教学思想,“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歌声似乎一直在耳畔回响,“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一直被激励,从未被判定”的评价原则,符合学生成长的心理规律,体现了真正的爱的教育。
一路从小学部走到初中部,“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随处可见,代表着学校主题文化的小梅花也遍布视线所及,课堂里的“小梅花”们看到我们就友好地打招呼问候,走廊墙上的师生照彰显着自信阳光,这一切,都让人情不自禁爱上这所学校。
在学校的“翔行为艺术中心”,我们观看了学校的宣传视频,观摩了跨学科示范课《条形统计图》《能量与生活》,道法课教师和语文老师分享了自己执教跨学科课程的体会和备课的经验。无论是数学课上老师亲切的教学语言,还是把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教学,今日心情、班级男女生比例、午餐菜品喜好统计,还是综合科上学生通过烧花生来了解油炸食品的危害,定制个人午餐食谱的实践活动,用平板电脑辅佐教学的尝试,都是以鲜活的案例展示了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活动,也获取了知识,这大概就是素质教育和应试并行不悖的课堂了。
中午时分,去市里参加会议的希娅校长匆匆赶来,和我们进行现场交流。在和希娅校长对话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领略了这位改革创新者的教育思想。在回答关于谢家湾学校后续数字化发展设想的问题时,希娅校长说教育背后要有人,信息化的改革是在不加重师生负担、不功利的前提下进行的,让师生进行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有效果,有成长,在一起研究真实的生活。在回答关于课程规划的问题时,希娅校长说学校课程是粗放的,好玩的,幽默的,随性的,没有系统、精密的规划,而是重点关注解决实际问题,追求一种朴素、纯真、低碳的教育生活。
谢家湾学校的自助午餐也是学校的亮点课程,印证了杨校长所说的校园每个角落都是学习的场所,时时处处皆学习,就餐礼仪,餐桌文化,在小小食堂解决几千人的午餐,也是学生自己设计的课程,也是本着“问题解决”目标产生的项目。我们前往食堂时,巧遇在这里读书的八年级的小朋友们,她们落落大方地和我们交流自己的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夸赞学校的“后花园”和自己的老师们。午后的校园里,弥漫了秋天的气韵,也散布着师生们放松愉悦的身影,有的学生在跳自编操,有的孩子在午休,也有的老师团队在图书馆教研。
下午,陈校长带着学校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老师们和我们进行了面对面座谈交流。老师们就“没有铃声,课间十分钟如何有效落实”“课程整合,如何确保国家课程的课时落地”“学科之间如何进行教研”等话题进行了对话。没有铃声的背后,是长短课的课改尝试,也是教师对课堂自主权的把控,是对学校管理的挑战,是对“时时处处是学习”的推动,分贝仪,计时器,利他思想,责任感……而一堂课的背后,是五倍的教研时间投入,希娅校长亲自带领老师们进行课程整合研发,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每个教师不断弱化学科边界的尝试,在开发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教师也获得了成长,课程领导力不断提升,所有人都在一起努力给孩子们一个身心健康的童年,遵循教育规律,以学生立场为中心,去实现教书到育人的转变,让每一朵梅花绽放光彩。
谢家湾一行,工作室的校长们感慨良多,收获良多,课改的路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教育的探索永无止境。
学习感言
上海青浦区世外学校徐颖倩: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刘希娅校长从“以学生为本”出发,确定并践行“六年影响一生”的学校理念,致力于发现孩子、尊重孩子、发展孩子,让每个孩子的优势得到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不一样的成长舞台。行走在谢家湾学校的校园里,在与希娅校长的对话中,在和老师们、孩子们的交流中,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接纳、尊重、信任”的文化滋养下,师生所展现的自信和快乐。“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让国家课程高质量落地”这一思考贯穿着学校的改革和实践探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生为本,与教师共同钻研、实践、改进,希娅校长以教育者的理想、情怀和实干,二十余年的坚持,成就了教师队伍,成就了为孩子们美好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幸福童年。这是时间的力量,是真实的力量,是相信的力量!
上海宝山区世外学校申玲娣:
谢家湾学校的系统变革之路,带给我的思考有很多。比如,课程设计以现实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生活即教育,处处可学习,课程情境就是现实困境,尤其是综合科,音体美等课程,如何避免课程内容的随意性,而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来定目标定内容,真正实现五育并举。食堂就餐是课程,食谱选择是课程,怎么运动是课程,保持快乐心情也是课程,课程不只是教师上课和完成作业,而是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所学来解决问题。要形成这样的学校文化,需要所有教师齐心协力,形成共同理念。再如,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开心了就会身心两健,淡定从容才能学好考好。繁重的学业压力,让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浮出水面,困扰着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困扰着很多家庭。谢家湾的孩子们看到来访教师都愉快地和我们打招呼,自信地表达自己,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希娅校长带领团队创设了一个培养自由真实的人的环境。如何培养独立自律、自信自主,不功利的学生,是当今社会大背景下值得探究的课题。
上海宝山区世外学校胡嘉琪: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发号施令。你应该做的是,教会人们去渴望大海的宽广无边和高深莫测。”谢家湾学校的孩子们综合素质很高,阳光乐观,从容自信,教师们表现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更让人从咋舌到由衷嘉许。刘希娅校长分享了她的观点:带教师队伍最重要的是带格局、带视野、带人生观、带价值观,这和带专业同样重要;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和独当一面,需要在真实场景和真实任务中历练,把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真实问题都作为培训资源等。她和她的谢家湾学校给出了答案和模式:从学校发展的逻辑应然到现实实然的跨越,一支价值认同的教师队伍是核心力量。这个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更多是教师的内驱力,正如希娅校长所说:“我们生活的样子就是教育的样子。我们在一起的目的就是好好生活,然后才能好好地影响孩子,才可能带着孩子去开创更加美好的人生。”
上海宝山区世外学校张玲:
谢家湾学校数字化教育是怎么发展的?一个热门且常规的问题,收到了希娅校长理智又真诚的回答。她理想中的数字化校园,是自愿的、友好的、放松的,是不强迫、不功利、不添麻烦的,因此,谢家湾学校提出用数字化思维,全局全流域重构教育生活、优化学习生态,以师生零距离研究真实生活为目标,分阶段稳步推进。这样的回答真让人惊喜!这与宝外创建数字化转型实验校的初衷不谋而合——培养有温度的云端师生,在数字科技里看见人。我们可以怎么做?可以开展主动交互、多感官沉浸式体验,可以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因材施教,还可以从学生的视角为切入点,关联整合教师的教学、学校的管理和社会教育资源……一句话,要打造儿童友好、开放和谐的校园信息环境,让数字化教育“动真情”!
上海世外教育附属浦江外国语学校孙颂欢:
谢家湾学校有好的传统。学校的办学精神和理念不离教学本原,数位校长,几代教师,几十年如一日,专心做好教书育人一件事。谢家湾学校有好的校长。对教育有深刻理解,有坚韧的性格,有非同一般的自信,能引领志同道合的一群人,齐整脚步,追寻梦想。谢家湾学校有好的老师。对教育充满热情,对校长异常崇拜和信任,敬业爱生,团结协作,刻苦钻研教学技艺,愿意为学校为学生付出更多。谢家湾学校有好的学生。自信是他们最大的标签,只有自信的教师,自信的校长,自信的学校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学生。谢家湾学校有好的氛围。校长有魅力,教师有情怀,学生有精神,形成和谐的成长共同体。
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宝山美兰湖实验学校吴欣怡:
刘希娅校长倾注了她对教育的全部理想和热爱,带领老师们进行的真思考和真研究,成就了这样一所闻名遐迩的学校。谢家湾学校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教育变革之路,我想不仅仅有“智慧”和“勇气”,我认为关键一点,就是“将价值观融入教育”。比如,“六年影响一生”,这个价值观就重塑了教师对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认同,由此衍生的管理理念和文化、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校园精神信仰,都受到了洗礼和锤炼。而这些,恰恰解决了最根本的认知起点问题,直接影响到在进行后续系列教学改革、学习方式改革等,让一切都发乎于本心,换言之扫除了众人思想上的障碍。又如,“办一所没有铃声的学校”,不是为了没有铃声而取消铃声,而是源自于学校进行的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背后的价值观,正是基于尊重孩子身心成长的规律,支持孩子可持续发展的考虑,解决的是学习内容与生活脱节、学习方法被动单一、学习组织忽视个体学习体验、学习评价轻过程重结果等问题。再如,学校“小梅花课程”,“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学生观在课程建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发现孩子、尊重孩子、发展孩子,体现的是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获得成功的价值观。在不降低教育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差异化教学实践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所有学生的成功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也体现在学校关注学生的幸福感方面,和谐亲善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学生和学校客人的交往,都充盈着这种幸福感,我们也在这幸福感当中浸润着、幸福着。
谢家湾学校带给我的启发,那就是一所优质学校需要拥有“自主权”,这是教育专业发展、专业实践的“自主权”。从校长到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这样的自主意识,主动发展与合作、主动面对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的管理、有效的教学、有效的研究就会自然发生。从有效走向高效,从均衡走向高质量均衡,水到必定渠成。
上海奉贤区世外教育附属临港外国语学校杨梅艳:
暖秋之际,和“踔厉笃行”吴佩云校长工作室的同仁们一起走进了谢家湾学校参观学习。全覆盖的学科建议、丰富的小梅花课程、精细的自助餐管理、长短课下的无铃声校园、学校的质量管理评估奖项……这一切“成就”背后,谢家湾教育人同样经历了痛苦和调整。当刘希娅校长在回答完提问后,自然而然地问起“我想听听大家对今天的课,特别是第一节课有什么建议”时,这所学校发展的关键便呼之欲出——坚持做最正确的事: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校长的治理心中有人,老师的课堂眼中便有生,学校处处写的那句“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便是谢家湾文化的生动写照。不由想起世外教育旗下的学校里也有一句类似的口号“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在这种精神文化之下的学校治理一样的具体又生动,这便是全员全面全过程个性化育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