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寒假校长培训大会系列活动之第三场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教育的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未来人才的需求现状与发展趋势。大会汇聚了众多教育界精英和知名学者,共谋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
大会由上海世外教育集团课程资源中心主任余安敏校长担任主持人。余校长在开场讲话中表示,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教育要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明确教育的发展和育人方向,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和变革。他希望与会者能够倾听并积极交流、深入探讨,共同为教育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前院长现荣誉院长、现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倪军教授发表了题为《新时期工程教育思考——未来人才培养的探索》的演讲。倪院长从国际国内形势出发,深入分析了未来人才的需求,认为未来领军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勤奋、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好奇心、逻辑思维、系统性思维、知识迁移能力、领导力和执行力等。
同时,对比了中美工程教育的差异,倪院长表示美国注重知识传播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中国则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并指出未来的科技进步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能够适应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他提出溥渊育人策略,强调探索符合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在未来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是培养解决真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互动环节中,上海世外教育集团的校长们围绕“优秀孩子的特质”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提问。对此,倪院长明确指出,优秀的孩子通常应具备三大潜质:远大的抱负(ambition)、燃烧的激情(passion)以及自驱的行动能力(action)。他认为,远大的抱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源泉;燃烧的激情则让孩子对所学内容充满热爱,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探索;而自驱的行动能力则是将抱负和激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让孩子能够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并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余安敏校长在大会总结中指出,倪院长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出发,深入探讨了未来人才的特质,尤其是创新人才的画象,为世外带来极大的启示,在工程教育的对比上,倪院长贯通中西文化和教育的见解,让我们对自身的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世外本身已经拥有鲜明的办学品牌和教学特色,但在未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根据国家的人才培养需求以及全球的变化趋势,来调整世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最后,余校长鼓励大家要站在更高的维度,多向的角度,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入的思辨来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要多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与需求。同时,我们也应根据国家对基础教育、科技发展、人才培养要求,不断完善育人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式转型,提升教学品质和教学效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优质的教育。
此次竞赛旨在激励广大教师注重素养导向,跨越学科界限,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模式,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
颁奖仪式现场,获奖者们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荣誉是对他们辛勤付出和优秀表现的肯定,亦是对他们教学水平的最好认可。同时,这份荣誉也为其他教师树立了鲜明的榜样,激励他们继续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持续努力,不断创新,为教育事业的进步添砖加瓦。
第三场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共享智慧的平台,也为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